您的瀏覽器似乎關閉了 JavaScript 功能 必須在您的瀏覽器裡啟用JavaScript程式,才能使用這個網站上的功能
電影《變形金剛》中,汽車瞬間變成機器人的帥氣模樣,讓許多人看得熱血沸騰,如今,已有人設計出可自動變形的模型!科大訊飛和中國樂森公司(Robosen)共同研發的樂森 T9 變形機器人,可以變換汽車和人形兩種炫酷形態,可透過語音或 App 控制變身,也可簡單問答或娛樂表演,可以用語音下達指令互動,相當強大!
為了加速教育的創新與轉型,親子天下已連續兩年舉辦「教育創新 100」招募,去年甚至擴大規模到兩岸三地,兩年總計號召近 900 位教育創新團隊報名,從中評選出近 250 組入選團隊,其中最年輕的入選者是國中生。同時也為所有入選者舉辦共創會,期望透過媒體和平台的角色,讓更多創新教育的行動者,分享串連,互為夥伴,一起為孩子,為明日的教育鋪路。
適逢開學第一週,臺北市網路學校也於108年2月15日同步開課了!8所市立高中和3所大學再度攜手,共開設10門課程,讓學生依照自己興趣選修課程,為108課綱暖身,提供學校實施選修課程另一多元方案。本活動預計在108年2月15日(星期五),假本市和平高中圖書館舉行開課儀式,讓8校學生在線上相遇,彼此觀摩與學習。
去年曾經來台灣拜訪的機器人蘇菲亞(Sophia),研發她的公司漢森機器人公司(Hanson Robotics)昨日(30日)推出一個迷你版的蘇菲亞(Little Sophia),她身高14英吋,可當人類的AI伴侶,更可教孩童編寫程式操控動作,讓兒童藉由與和機器人的互動中學習 STEM 教育。
凱比同學在去年十月發布,官網打著「家有凱比同學,孩子好聰明好會玩」的廣告詞,這次智慧機器人網要來替大家開箱,看凱比同學是不是讓孩子聰明又會玩。
桃園會稽國中於1/20星期日舉辦了全台唯一結合理論與實作的『機器人課程成果發表會』,現場發表學生們對科技教育學習與運用的結合。
說到博物館,很多人心中浮現的畫面都是栩栩如生的標本和詳細的說明牌,但如果走進科教館的「敲敲打打動手樂 Have Fun in Tinkering」特展,你會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處處充滿難掩興奮的討論聲、工具器材的敲擊聲、實驗成功的歡呼聲
「 VEX 機器人世界錦標賽」是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最大的機器人競賽,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 1600 支頂尖賽隊齊聚一堂,除了慶祝他們在 STEM 的成果,也是與各頂尖賽隊的最佳競賽場合。明(2019)年 1 月 6 日將於新竹縣博愛國小,舉行首次的 VEX IQ Challenge 台灣公開賽。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要到啦!身為爸爸媽媽的你是不是很懊惱要送小孩什麼聖誕禮物呢?送了又怕最後變垃圾擺在家中,但沒有送又會讓自己的孩子失望,別擔心!智慧機器人網替各位爸爸媽媽找到了具教育與娛樂意義的四樣科技玩物,今年就挑一樣送給自己的孩子吧!
Robelf 機器人不止是家庭的好助手,也是兒童學習的好夥伴!機器人帶孩子進入 STEAM 教育是在有趣不過的事情了,來看看 Robelf 還出了什麼 APP 讓孩子們學習吧!
程式編碼或機器人課程,不是死背硬記就可以做得好,學生必須充分理解每個步驟,進而思考改進,讓每樣零件發揮他的功效。學員可以在練習及組裝課程中,反覆接觸打下深厚基礎,在競賽中訓練孩子獨立思考,更有助於提升抗壓與應變能力。
魔塊智能致力於對編程機器人教育,打造高質量的解決方案。魔洛克金屬積木機器人是基於全球最流行的開源硬件 Arduino 而開發,軟體編程學習平台 MyQode 則基於 Scratch 3. 開發,融合 Scratch Junior 、 Python 、 C 等多種程式語言,預計 2019 年進軍幼教市場。
高苑科技大學其實已經是機器人賽事的常勝軍,高苑科技大學擁有自己的機器人研究社,而電機系更是機器人賽事的常勝軍,能常常在各大報看見他們贏得了機器人賽事的篇幅,不難看見他們對機器人的熱情與熱愛!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不僅成為近年來企業數位轉型的熱門話題,也是系統工程師職場升級的重點,原因無他,只因 AI 工程師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技術職缺,過去 2 年, AI 職缺需求以每年 2~3 倍的速度在成長,年薪也幾乎從百萬開始起跳。
鍾政信又稱傑克老師,他是位對於自己的創作及未來都相當細心的創客,每件作品與規劃都在三經過驗證才推出以及確定,然而他又是怎麼從一位教科書的英文編輯轉成現在的程式語言創客兼老師?他說:「英文能力真的是最重要的,沒有英文能力你學習程式語言會很吃力。」
不管是區塊鏈技術、共享經濟概念,還是 5G 都未走出「迅速退燒」的怪圈兒。而依然堅挺的,也就是 AI 了。作為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人工智能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部分獨角獸企業在商業模式和產品開發上加速落地,交出了亮眼的市場答卷。
新北市板橋高中發展資訊教育,培養學生四處參加程式設計賽事,有這樣的根基想進入名校台大、清大、交大、成大不是件難事!近期台灣程式設計教育意識抬頭,許多家長也漸漸意識到程式教育的重要性,便將小孩送進程式教育補習班或是與程式設計相關的營隊,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興趣與建立基礎。
從食安問題出發,改良飲料製作流程;國人愛騎單車,學生利用感測器來調整腳踏車的速度,這些都是這回台灣學生前往 2018 香港創新科技國際發明展,得獎的作品,12 月 7 日傳回捷報,獲得一金一銀以及特別獎。
台灣教育科技展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3 日於台北世貿一館開展,為期六天的展覽裡,不僅有各大企業公司拿出自家的機器人或是與科技教育相關之產品展示,現場也有主題論壇,而今日(12/1)盧建邦老師也在教育科技展中,與大家分享「機器人教育 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之主題,替現場對於機器人產業關心的朋友更認識人形機器人。
科技創新一日十年,物聯網與人工智慧帶來生活與科技跨界的應用。軟硬體應用彼此連結,創新整合使生活更加簡易、便利,資訊科技有了各樣特色的揮灑空間,產業結合的創意為商業經濟創造更多無限的可能。
科技不斷革新各產業與領域,以「教育」研發為方向的「科技」蓬勃發展更不在話下。多年來全臺各界無不關注教育智慧化議題,台北市電腦公會(簡稱 TCA)伴隨臺灣產業成長也從未缺席,近 10 年規劃如數位教育博覽會與新課綱科技領域示範區… 等主題性展會,回應當代需要,與各方共同見證臺灣教育科技豐沛成果。
由無限睿智機器人打造,全機 MIT 競技專用機器人超級安東尼,近日正式前進印度,並於機器人教室 Robomind 11/25 舉辦的展示會(demonstration program)上,於印度民眾面前亮相,主辦單位還特意為超級安東尼獻上蛋糕!
清華大學許素朱(小牛)教授所舉辦的「清華 BB-8 大會串-機器人 DIY 創客工作坊」,受邀至今年度「台北數位藝術節」展出,展出形式以群體控制技術做為主體,讓機各種不同花樣圖案的機器人 BB-8,透過物聯網技術,一起集體搖擺滾動,相當趣味。
想成為工程師,但發現程式語言百百款,不知道該從哪一種入門嗎?不妨先看看全球各地的網友們,都用什麼程式語言吧!全球最大原始碼網站 Github,近期發表了年度報告,簡述了當前熱門的程式語言,以及近年來的趨勢。
《超機體−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11 月 22 日將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登場,其中 25 日將舉辦「青少年機械工程師學習營」,可以讓青少年學習設計機械工程師課程。想學習STEAM教育的朋友們,趕緊報名!
新北市107學年度「中學生生活科技創作競賽」, 3 日在江翠國中舉行,來自新北市 25所國中、 8 所高中,總計 51 隊、 152 位學生參加,每組 3 位參賽學生必須在 4 小時內使用大會提供的材料,現場製做出載運土石的運輸裝置,現場尬科學、比創意!最後高中職組由安康高中獲得特優獎,新店高中及辭修高中榮獲優等獎。國中組由板橋國中與汐止國中榮獲特優獎,中平國中、永和國中,及新泰國中榮獲優等獎。
「台灣智慧機器人玩具聯盟」今年最後一場會員交流研討會,邀請到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陳聖智談「智慧機器人玩具與新興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他盤點盤點今年在台灣產業裡面,相關產業的資訊、能量,可以看到集中於 IC 設計模組控制、校園、樂齡使用者等的串接。另外也有軟體程式開發的應用廠商,致力於語音辨識、語音聲音合成的部分,不過「語意分析」這方面,還是大陸比較強。陳聖智說,希望未來機器人可以講有「台灣腔調的國語」。
新北市引領全國推動科技教育,採雙核心模式重點建置國際級的「新北市跨域實創教育廊帶(D.School)」及「新北市實創生活科技教學工坊」,與英、美等國家同步整合「設計」與「科技」打造鼓勵創意、發明與合作的跨領域專題探究的教學空間。北大高中「Beida D.School」26 日正式揭牌,為新北市目前 3 所導入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新教育精神中,第 1 所建置於高中的 D.School ,以發展「醫療輔具」專題課程及「設計思考」應用教學為特色。
由世凱科技 STEAM 學院與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共同主辦的「超級安東尼格鬥機器人師資培訓入門教練班」將於 12 月 15 日(六)至 12 月 16 日(日)早上 09:00 至下午 18:00 開課。因應科技教育、機器人與多媒體整個的未來趨勢,與師資培訓的需求,含機器人材料費為 52000 元,世凱聯盟提供專案價,免費培訓不收學費。
目前北市建安國小還沒有機器人社團,小強老師引進了超級安東尼競技用機器人來指導自己班上的學生,希望讓小朋友可以因為好玩的機器人,激發他們對於程式或機器人教育的興趣與好奇。強傑麟表示,讓三年級接觸程式有點難度,但是小朋友會說,必殺技好帥,也學習 Scratch 軟體。另外像講到「 STEM 」有小朋友就問說,為什麼機器人格鬥會用到「數學」?強傑麟就跟孩子解釋,像是我們格鬥的賽後檢討,例如為什麼揮拳沒揮到對方,攻擊不成功?這就就牽涉到揮拳的距離、角度的計算,當然跟數學有關。
「 107 年台北市格鬥機器人公開賽」 20 日於中崙高中開打, 16 強一對一 PK 爭奪冠軍。最後四強賽演變成「高中生」與「小學生」的戰爭!凸顯了格鬥機器人,不管是操控或是機器維護、動作編程,跨越了學齡,比賽最後由建安國小三年級的郭雋睿獲得冠軍。
「 107 年台北市格鬥機器人公開賽」 20 日於中崙高中正式開賽,參賽選手 105 人共 45 隊齊聚,這是台北市首度舉辦格鬥機器人公開賽,幕後推手包括中華民國 STEM 教育協會,致力於推廣機器人教育的台北市議員王欣儀,在台北市教育局指導下,讓這場比賽能夠在短短時間內舉辦!台北市議員王欣儀祝福鼓勵參賽選手,也希望沒進入格鬥賽,在直線競走被淘汰的學生可以不要氣餒,再接再厲,精進自己的機器人性能。
第13 屆 「臺北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今( 19 日)起一連兩天於北市立中崙高中國際會議廳舉辦,今年論壇主題為「智慧教育 x 數位整合」,邀請臺灣、日本、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相關教育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教師計 300 人以上與會,以「寬頻智慧校園、智慧學習環境、校園數位管理、數位創新教育」四大主軸,共同探討如何善用數位科技,打造新世代的智慧學習模式。
天氣雖然微微轉涼,但是首屆「 107 年臺北市格鬥機器人公開賽」要讓這個星期六( 20 日)嗨翻天!來自台北及外縣市的高中職、國中與國小學生,共計 45 隊 105 人參賽,將於中崙高中進行「鋼鐵擂台」的機器人格鬥大賽!北市破天荒第一場格鬥機器人公開賽,報名狀況也十分踴躍,甚至有來自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也躍躍欲試!選手將要操縱格鬥機器人,進行熱血刺激的 1 對 1 淘汰賽,透過程式撰寫與運動競技的結合,吸引更多學生投入機器人設計的領域,進而培育更多資訊科技人才。
由日本軟銀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 Pepper,近期在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團隊的帶領下進入英國國會,和英國議員大談未來的 AI 教育。議員們甚至開玩笑表示,「表現得比我們一些部長還好。」
Hello Kitty 智能教育機器人可以很好的扮演智能小家教的角色,通過沉浸式情境教學,讓孩子告別「啞巴英語」,同時利用「學習 - 練習 - 評測 - 獎勵」的體系化方法,讓孩子在家裡就能夠練習道地的美式發音,有針對性的逐步提高英語水平。不僅如此, Hello Kitty 智能教育機器人可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客製化的內容推薦與綁定,適合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做到真正的智能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旅遊電商 Booking.com 針對目前在科技領域工作與學習的女性進行調查,希望了解她們在科技業面臨的各種挑戰。調查發現徵才不公、業界的懸殊性別比例與缺乏女性高層典範等因素,阻礙科技女力的發展。然而,全球女性,其中不乏女大學生與高中生,普遍認為科技業具吸引力,也對投身於此抱持正面態度,Booking.com 對此呼籲業界與社會共同合作,從家庭與教育著手,全力支援女力進軍科技產業,消弭性別失衡打造多元職場文化。
今天是「國際女孩日」,行政院性別平等處與科學人雜誌為響應國際女孩日,下午於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辦「走妳的路:科科新女力 Girls’ Tech Talk 」活動,會中發表「 APEC 女性 STEM 最佳案例手冊」,該書介紹 15 位在科學界優秀的女性學者及企業家,展現科技女力的典範。
知名台大教授葉丙成,日前在臉書上發表了對於最新的《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觀點。葉丙成於臉書貼文中指出,10/9 將通過的《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照目前的計畫內容來看,是嚴重和世界脫節的,這可能導致台灣在未來三年完全跟不上世界的教育趨勢。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積極推動「創客教育」向下紮根,在台中高工設立「台中市創客教育中心」,引入 3D 列印機、雷射切割機、轉印機等設備,並培訓種子教師。並輔導學校與上銀科技合作,打造台中第一台「 Tai-Win 機器人學習車」, 10 月起巡迴台中市各高中職學校,引導師生學習大數據、自動化、物聯網等具體操作。
長安國小資優班網界博覽會製作團隊之小小記者來報到!臺北市立長安國小薛永華老師今(9/25)日為了完成 2018 年的科技專題,特地帶領七位同學前來無限睿智機器人公司之金華實驗教室訪問無限睿智機器人公司董事長黃博弘以及超級安東尼研發者胡哲瑋。
如何讓上課聽不懂的學生聽懂學會,並且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將人工智慧、虛擬實境 VR 等新興技術應用到傳統教育行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育資訊化水平,提高效率,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是這些年無論政府,還是社會企業、公益組織、教育從業者都在積極推動的事。「其實人這一輩子再努力,可能撐死了能解決半個社會問題就不錯了。教育一定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
你還在關心居禮夫人要不要冠夫姓嗎?新北市教育局配合 108 新課綱科技領域即將實施,17 日公布資訊教學綱要,讓國小至國中的資訊課程能順利銜接,邀請專家教授、國中科技輔導團與國小資訊輔導團,歷時一年共同研擬,並於 1 至 9 年級各開發一個教案示例。綱要包含「資訊倫理」、「不插電課程」、「跨域主題課程」、「程式設計」及「AI/IoT新興科技」等五大重要特色。
台中市軍功國小在社團及寒暑假育樂營進行運算思維教學,教導學生以積木與馬達快速組裝成自走車,搭配簡單易上手的軟硬體,學習設計自己的自走車,讓學生在遊戲中學會運用程式語言修正行車路徑,並在實作中學習系統思考能力。烏日國小則利用網路資源及軟體,讓學生可以設計及玩程式,完成屬於自己的遊戲作品,並推出 3D 列印課程讓學生自己動手建模繪圖,做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新竹市虎林國中以「創客3D 夢想立體」為課程名稱,運用3D列印技術,為參加夏日樂學計畫的學生,量身訂做「陽光御守虎」,守護孩子平安、健康。教務主任莊文村表示,本課程是由科技、藝術與人文和自然領域教師們聯手設計的3D列印課程,參加的學生不但能深入了解太陽能的發電原理,還能結合學校「虎中」的老虎特色,進行3D列印的美學設計及實作。
「國立科學教育體驗未來館」核心使命為運用智慧科技推廣科學教育,未來將結合 AR/VR 展現台南的過去,利用科技互動式藝術展覽展現未來智慧城市面貌,創造獨特的在地特色故事,如「無人機於台南智慧城市之 AI 應用」計畫、 Beacon 創新應用及 IoT 環境感測平台均為很好的題材,以該館作為示範櫥窗,打造科學教育館區,對台南及全國推展科學教育,將有極大助益。
為了推動台北市 STEM 教育,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趁著市政總質詢,當面建議台北市長柯文哲,年底前辦一場機器人格鬥賽,北市府從善如流,由北市教育局指導,中華民國 STEM 教育協會、中崙高中將在 10 月 20 日舉辦台北市破天荒第一場格鬥機器人公開賽!自 9 月 10 日至 30 日止開始報名,並開放外縣市組隊共襄盛舉。
北市將以兩年 16 億預算促進校園數位化、結合智慧平臺營造培育 AI 人才的校園環境,北市教育局也正蒐集各方意見,研議智慧教育採購的內容及方向。中華民國 STEM 教育協會則呼籲,要培育 AI 及數位跨域人才,機器人教育也是重要一環,民間透過「繁星 100 機器人菁英培育計畫」,徵選全台百位菁英,以專業師資教授機器人理論與應用,並以密集賽事驗收成果,更獲得北市長承諾於 10 月舉辦北市首場機器人格鬥賽。
北市教育局主辦、南港高工承辦的「德國工業科技實習見學團」, 8 月 11 日出發前往德國紐倫堡教學中心,長達為期兩星期的教育實習,南港高工校長劉美慧表示,團員都是北市高職學生,參與勞動部主辦全國技能競賽榮獲前三名佳績,以及教育部主辦全國高中工業類科學生技藝競賽,獲得金手獎之優異成績選手。學生們參加書面審查、面試後脫穎而出,獲選教育局補助海外教育實習。
黃博弘投身台灣電玩與電競產業逾廿年,現任無限睿智機器人公司董事長。他分享這兩年投入台灣機器人教育、格鬥機器人比賽,及 STEM 教育、機器人教育推廣的心得。從歷史切入,「 Robot 」這個名詞的問世,可以追溯至 98 年之前,捷克劇作中出現的「羅薩姆的萬能機器人」,當時使用的就是捷克語的「robota」,有苦力、奴隸的意思,巧的是,當時劇情演的就是機器人帶頭起義,反抗人類造成人類滅亡,這跟當今許多對人工智慧發展抱持憂心態度者的想法不謀而合。
「人形機器人教學聯盟說明會」開跑了!雙北場次將於 8 月 9 日上午 10 點半在金華實驗教室召開,希望能夠以免費培訓師資、免費協助老師招生開班的方式,來推動台灣的機器人教育,讓台灣學子能夠擁有具創意啟發且進階的機器人課程!
北市於 7 月修正國小資訊課綱,調整知識樹並新增「數位創作」概念,將虛擬實境技術(虛擬實境 VR 、擴增實境 AR 及混合實境 MR 等)應用於課程,並檢視資訊倫理與資訊識讀等核心素養,使課綱內涵更全面完整,今年更要首度於北市舉辦格鬥機器人大賽。
當程式教育與超級英雄扯上關係時,是不是能讓孩子更有學習動力呢?位於美國紐約的新創玩具公司 LittleBits,與漫威娛樂合作推出一款寓教於樂的《復仇者聯盟》手套玩具,藉由玩樂的過程,教導孩子們 STEM 領域的知識。
「大台北繁星100 機器人菁英培育計畫」進入到第四梯次,這次繁星 D 班,有學員不少本身也是老師,包括有兒童教育、樂高機器人、電腦領域與電腦繪圖軟體等。無限睿智機器人公司董事長黃博弘特別出席開訓典禮,勉勵學員於受訓四天的密集課程好好學習,透過 Sunday Cup 假日格鬥賽來驗收成果,前面 3 個梯次, A 班已經誕生 4 名冠軍,希望 D 班「結訓後也能在競賽場上拿到好成績」。
自中國國務院在 2017 年底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 AI+ 教育已經成為中國全民熱潮。樂聚機器人卻是在這之前,就已經把握住人工智能教育的契機,在 2017 年 9 月推出 Aelos 教育機器人,以人形機器人為基礎,結合編程軟體、感測器、開源套件、配套教材、權威競賽於一體,打造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系統解決方案。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為促進雙方學術交流與合作,由科教館陳雪玉館長及高師大吳連賞校長代表於今日 ( 7/19 ) 於高師大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期許共同讓科學普及向下紮根。科教館具有多元科教活動的辦理經驗,並對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工作上始終不遺餘力,包含科展競賽、教師研習、特展及常設展相關展場教育活動、環境教育推廣、公益學習活動等,使社會大眾對科普議題有所接觸與學習。
機器人為目前盛行的產業之一,不管是在小朋友還是成人的世界中,皆掀起了一陣機器人風潮,在課程中機器人程式的學習與設計勢必重要,近期也讓許多人更加重視程式教育,機器人分為許多種類,輪型、人形等等,然而輪型機器人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上手的。
中國深圳普得技術有限公司(Pilot Labs),旗下最出名的代表作小墨機器人(Moorebot),如今他們新推出格鬥機器人宙斯(Zeus),科技及網頁開發新聞網站《The Next Web》在今年 1 月份的 CES 報導中曾介紹過,現在該網站記者實際開箱測試,狂讚宙斯是他的最愛,雖然出拳力道不如超級安東尼強。
王欣儀全程陪伴這群台灣小將出國比賽,看著青年選手的努力盡力,每一天從早累到晚,還有時差,幾乎是「一沾到床,馬上睡著!」王欣儀希望大家為這群孩子一年來付出的時間心力、拼搏有禮的運動精神,按讚拍手、鼓勵打氣!更強調台灣應該多重視因應 AI 時代來臨的機器人教育!2018 RoboCup 世界盃機器人大賽移師加拿大蒙特婁舉辦,明年在澳洲雪梨,各國大城市都排隊發函等著申請舉辦,王欣儀也希望台北市能夠加把勁,爭取成為主辦城市
立委李彥秀提及自家教育,她利用公餘時間幫女兒找機器人或 STEM 夏令營課程,趁著長假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跟其他外國小朋友一起學,課程也昂貴。要學機器人,台灣校內學不到,只靠課外與民間機構,只會讓機器人教育的發展腳步緩慢。李彥秀提及「繁星 100 機器人菁英培育計畫」,透過好玩有趣的機器人格鬥賽,培養大朋友小朋友對機器人教育的興趣,提供了專業又免費的課程,家長沒負擔。歐美、日本、大陸都很重視機器人格鬥賽事,也行之有年。台灣既然具備豐厚的軟實力,就要靠政府或是政策來引導,不能再牛步。
為了培育台灣優秀資訊科學人才,今年國教署與台北市教育局通過北市麗山高中,申請辦理資訊科學特色招生,預計招收 30 名高一新生,並且提供專業課程,除麗山高中資訊教師外,還與台灣大學、淡江大學相關領域教授合作授課,讓這群對於資訊科學領域有興趣的學生,得到適性培育。
講到 Robotex ,無論是參與人數、隊伍或是規模,都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競賽,甚至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每年 Robotex 的決賽都在愛沙尼亞舉辦。大仁科技大學 16 日舉辦「 Robotex Taiwan 初賽」,也選出了台灣的代表隊,包括了迷宮車組第一名「萬年學弟」、自走車組第一名「 LBJ 」。這些獲勝的參賽者們興奮表示,已經準備要出發前往愛沙尼亞,而這群懷抱著夢想的選手們,有機會在這個機器人盛會,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智慧」。
由南科 AI_ROBOT 自造基地與國立高雄大學 16 日合辦「智霸天下 AI 機器人挑戰賽」,參賽者分為國小、國中、高中職組,遍及嘉義、台南、高雄及屏東, 49 支隊伍進行「 AI 尋寶爭霸戰」以及「 AI 危機裝載所」等項目,所有參賽隊伍分成紅藍兩組對抗,競爭相當的激烈,比賽過程鬥智、刺激有趣。最後結果由中山工商獲得高中組冠軍、國中組橋頭國中、國小組成功國小拿下各組第一名,分別獲得一萬元獎金。
人人家中有鐘錶,但是你知道鬧鐘的內部構造長什麼樣麼?北投國中一堂特別的生活科技研習班,學生跟鐘錶老師傅們,從拆解組裝鐘錶,一塊學習什麼是「機械鐘錶齒輪動力技術」,學生大呼不可思議原來鬧鐘裏頭長這樣,更有學生說「機械鐘裡面同時有好多齒輪一起轉動,跟課本學到的只有 1 、 2 個齒輪差太多了!」
曾經是淡江大學學務長的柯志恩,提到淡江大學電機系學生們,出國比賽的風光戰績,更希望推廣「機器人教育」讓這些有興趣的孩子們不要再「單打獨鬥」,柯志恩更特別強調,要鼓勵女性一塊來參與 STEM 領域的學習,希望這次「大台北繁星 100 機器人培育計畫 」可以有「女性保障名額」,一旁新住民立委林麗蟬聽到了,也馬上呼籲「黃董事長,也要保留 10 組,給我們新住民、新二代」,新住民的培力計畫,機器人教育更是不可或缺。
中華民國 STEM 教育協會發起的「大台北繁星 100 機器人菁英培育計畫」,鄭寶清也表示非常期待。整個計畫將由無限睿智機器人公司董事長黃博弘投入超過 610 萬資金,並捐贈 100 組超級安東尼教育用格鬥機器人作為教具,再廣徵 100 位菁英學生好手,透過機器人教育與相關課程,來培育台灣新一代的機器人專業人才,讓機器人與 AI 的精神概念在心中萌芽。其中,也包含了舉辦正式的機器人格鬥賽事。
教育部近日正積極舉行課審大會,而在 10 日的課審大會中,則是討論到關於在國、高中的課程中新增「生活資訊科技」課程,並將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的議題。
英國著手打造「程式設計國度(A nation of coders)」,看準當下這波數位浪潮、工業 4.0 革命對智慧製造的重視。台灣的「程式教育」民間力量眾多,學生除了學校中的學科外,可在課外時間,學習到基礎電子電路的操作,使用搖桿或是手機來遙控機器人,甚至是輕鬆寫出電腦程式,讓機器人參與擂台對打競技,激發下一代的的創造力,為 AI 科技日新月異的未來,奠定台灣的基礎。
想擁有與眾不同的記事本嗎?外國新創團隊推出一款科技筆記本 DIY 套件,讓你運用 LED 燈、鈕扣電池、微控制器等各種電子元件,親手打造一本最具特色的個人小冊子。
北市教育局向中央爭取「數位建設計畫」項目,打造「智慧學習環境」,提出 3 年( 107 至 109 年) 12 億的校園前瞻計畫。政見主打「程式語言入課」的北市議員參選人李柏毅表示:「柯文哲市長的教育局,在這個『上太空』的計劃中『殺豬公』。僅有空泛的設備改善,與產業無法連結,與其花錢改善設備,更應邀產業共同討論課程內容,甚至邀請業者進入學校當老師、教學輔具也可從業界取經。」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耐心教導柯 P,怎麼使用超級安東尼格鬥機器人。只是柯文哲可能比較不熟操控,最後他的機器人甚至「殭屍倒」數次,逗得現場的媒體與議員、官員忍不住噗哧一笑。最後還被王欣儀「一拳」打倒在地。王欣儀強調,這些格鬥機器人,不管是馬達還是零件,甚至是設計、組裝、程式編寫,全部都是「 MIT 」(台灣製造),帶這這些機器人到國際比賽,都是「不輸人不輸陣」,呼籲柯文哲可以重視機器人教育的發展。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經表示,希望市府於國小、國中及高中的階段,讓小朋友在遊戲中來學習更多東西,因此,王欣儀直接透過 2 架完全由國人自行研發、製造的機器人,與柯文哲當場進行 PK ,藉由機器人競賽的初體驗,實際體會如何從「寓教於樂」、「玩」的角度去引起大、小朋友對程式語言的興趣、激發學習動力,讓機器人教育能向下紮根。
台北市社會局為協助經濟弱勢家戶的學童充實電腦資訊設備,使其能公平運用資訊、營造友善就學環境,自民國 92 年起辦理電腦補助計畫,今年已邁入第 16 年!社會局運用公益彩券盈餘經費來推動「補助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購置電腦設備」計畫,縮短數位落差,讓學童購買電腦設備不再是負擔。
名人實作經驗分享一開始由參與過中科 FRC 台灣校際盃練習賽,澳洲區前四強朱育辰、蕭文錚和劉珈禔,跟現場民眾分享「永不放棄的意念」。三位外表看起來都還相當稚嫩的明道中學學生,站在講台上與大家分享,如何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來參加比賽。
有個國際機器人比賽冠軍兒子的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世界「征戰」經驗豐富,與從小就參賽獲獎無數的 DRTM 三角洲機器人研究團隊教練蘇寄偉,25 日來到無限睿智機器人公司,與超級安東尼近距離接觸。王欣儀直接操控超級安東尼與無限睿智機器人公司董事長黃博弘在擂台上「決鬥」交流。
隨著新科技發展,台北市持續進行各項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北市資訊局致力運用數位力量打造北市成為宜居城市的同時,對於不具備數位使用能力或機會的民眾來說,「數位希望號」深入鄰里配送有溫度的數位課程,讓數位機會、資源更均等。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說,陪孩子出國比賽像跑「馬拉松」,「陪跑」的她觀察到這些孩子,除了場上要不斷的修正機器人,更要面對不同國家選手,當中也包括了比賽中可能的犯規與干擾、杯葛與談判,孩子如何展現團隊的智慧與運動家精神,回到飯店後還得熬夜檢討、修改程式,「幾乎每天只睡幾小時」,這不只是「燒腦」的競賽,更考驗選手的體力。
「進入 AI 時代,小朋友要學的語言不是英語、日語,未來孩子要學的世界共通語言是『 C 語言』!」曾是電視台新聞主播的王欣儀這樣說。她作為台北市議會的資深議員,政壇上是俠女、神力女超人,在家庭中,他是機器人好手 Benjamin 梁峻瑋的「鋼鐵辣媽」,王欣儀接受《智慧機器人網》專訪,對機器人教育領域各類專有名詞,侃侃而談,除了給記者上了一課外,還有種若她去參賽,一定會為台灣奪冠爭光的感覺。
隨著暑假腳步近了,有不少家長煩惱,怎樣讓自己家裡的孩子有個充實的假期,像是海外遊學或是學習才藝。不過現在因應教育部公布 107 年課綱,國、高中已經將「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機器人奧運會夏令營」應運而生,並將相關人工智能課程融入。
因應 108 課綱,台北市中正高中在校內推動跨科整合性專題課程,高一現行特色課程具雛形,為了要延伸長期課程發展,與跨科、跨領域及跨界合作,特別設立「 STEAM 教學研發中心」,又獲邀成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新自造教育教師培訓衛星學校」, 5 月 15 日舉辦揭牌儀式
覺得學寫程式很無趣嗎?日本最近推出一款線上程式語言學習教材「科技魔法學園」,讓你在遨遊迪士尼奇幻世界的同時,逐漸掌握名為程式語言的現代魔法,預計 4 月 21 日正式發售。
AI 時代來臨,許多國家已把 AI 程式設計納入課綱,便有現今的 STEM 教育產生。然而在各國皆重視的時代下,台灣又得做那些進步,才能與國際接軌呢?再者,許多學生雖對科技類產業、課程有興趣,會不會面臨資源不夠的困境?然而各國對於機器人國際賽事又提供了哪些支援呢?
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通稱「STEM」的科技領域內,男多女少的狀況早已見怪不怪,如何化解這項差異,使女性更願意涉入科技領域,成為各國教育上的一大目標;不過,近期一項研究竟發現,女性權益越受重視的國家,其女性投入 STEM 領域的比率越低。
今日 ( 2 / 11 ) 上午十點半在智慧機器人金華實驗教室舉辦一場人形機器人設計班說明會,由盧建邦老師以及蔡昇恩種子講師主持說明。
總部於日本大阪的 Pygmalion ,發展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的時間,往海外拓展教學模式時,台灣是他們的第一站,後來香港、英國以及馬來西亞皆有據點。Pygmalion 主要提供 3 歲至 6 歲學齡前學童階段式學習,他們的課程著重於數學,強化學童的數理邏輯能力,得以銜接未來的 STEM 教育課程。
Google 時常於各種節日時,在首頁上展現創意,用小彩蛋帶給民眾驚喜,例如萬聖節時推出的《Magic Cat Academy》,讓各位扮演魔法喵學徒 Momo 擊退惡靈;近日恰逢兒童程式語言 LOGO 50 歲生日,Google 也推出小遊戲讓孩子們透過兒童程式語言 LOGO 為小兔子編寫路徑,吃到所有蘿蔔!
丹麥公司 SmartGurlz 希望透過玩具來鼓勵女生學習寫程式,女孩的玩偶們,擁有一輛被稱為Siggy Robots的賽格威(Segway)式電動踏板車作為代步工具,可以透過Siggy Robots 的應用程式來寫程式,讓它做出轉圈、鋸齒形或者直線快速移動等動作,適合 6 至 12 歲的女生玩家使用。
寫程式將不再是件難事!蘋果與多間廠商合作,不論大朋友或是小朋友,只要利用蘋果的 Swift Playgrounds,就可以讓使用者自行寫程式操控機器人,不論是操控樂高機器人,還是無人機,甚至是樂器全都可以辦得到!
美國對於 STEM 教育之重視是世界有名的,簡稱 STEM 分別代表著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 (mathematics) 四大科目,這四科目被認為是任何想要促進經濟成長、推動科技創新的國家,都應該多加重視與栽培的主要能力。
自從三位比利時莫倫貝克的巴黎恐攻槍手落網後,該地區被貼上「恐怖份子溫床」的標籤;為扭轉媒體、世人的偏見,以及改善故鄉現狀,企業家 Ibrahim Ouassari 創辦了一間免費的程式語言學校,期望透過程式教育為人們培養一技之長,減少「聖戰士」。
美國超夯寫程式機器人Dash and Dot 的製造商 Wonder Workshop,近日推出新款造型超萌的機器人Cue,圓球外型再加上大眼特色,宛如電影《怪獸電力公司》大眼怪現身;除了造型超萌之外,更特別的是,它還可以教會青少年寫「coding」。
美國摺紙機器人Dash Robotics公司推出一款名叫 Kamigami的摺紙機器人,包括了瓢蟲和蠍子兩款造型,讓孩子能透過DIY組裝包的形式,從中學習 STEM 教育、程式設計及機器人相關知識,售價為 49.99 美元(約新台幣1,511元),可更換的外殼裝甲售價 9.9 美元(約新台幣 299 元)。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日前表示,程式語言已是全球共通的溝通方式,各國政府皆應考慮,將程式納入課程規劃;庫克的說法,不僅點出了程式的重要性,也讓「程式教育普及化」的觀念,再度被正視。
台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危機,勞動人口不足,已是隱憂。對於該如何緩解上述問題,《智慧機器人網》金華實驗教室、ROBOSMART 機器人教室指導老師盧建邦表示,用機器人取代、補強人力,是可行的辦法,「未來台灣機器人相關人才的需求,會很大。」
為提升大學生資訊能力,教育部推出「高教深耕」計畫,不分科系,希望未來 5 年內,每所大學至少有半數學生,修過程式設計課程,藉以增加就業競爭力;我們認為,資訊科技不僅是未來趨勢,亦為台灣優勢產業之一,教育部願意正視,並透過具體措施,強化人才培育,此舉值得肯定。
教育部將於 2018 年,首度試辦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採計「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共有 22 個資訊相關科系採用這項篩選門檻;我們認為,該作法不僅能讓學校招收到更具資訊專長的學生,未來亦可與 12 年國教新課綱的程式設計課程,加以銜接,進一步提升程式領域課程重要性,有助人才培育。
想學機器人,一定得花大錢?這個問題對「宇宙機器人公司」專案經理陳奕學來說,絕對是否定的;自 5 年前開始帶領教育團隊,推廣「平民化機器人普及教育」運動的他,致力教導各級學校老師,用最便宜的原件和教具,達成機器人教育的教學目標,「我們不綁設備,學習機器人,不是有錢人的特權。」
學習 coding 的目的並不一定是要讓孩子成為工程師,程式語言背後的邏輯思考,能夠有效訓練兒童的腦力並在腦中架構有條理的思考模式。 MIT Media Lab 的研究人員 Ken Smith,研究出一套木頭玩具 Learning Beautiful,要 讓孩子用最原始的器具,學習最先進的技術 ,不用接觸電腦,也能夠培養孩子對於程式邏輯思考的興趣。
「回到家,腦中還在想程式,有時,凌晨三點就要進公司,下班會覺得暈眩。」憶及過去擔任 IC 設計工程師的日子,羅堅秩原本開朗的表情,似乎多了幾分憂鬱,不難想像那段「爆肝人生」,對身心造成的壓力。
看好機器人產業前景,各國無不積極培育相關人才,中國、日本、南韓等亞鄰諸國,對於代表國家參加世界級機器人競賽的選手,皆給予經費、獎金等實質補助;對此,擁有 14 次出國參賽經驗、甫率領學生奪下 WRO 國中組全國冠軍的「玩樂高手創意中心」老師黃凱煇感嘆,「台灣選手出國比賽,只能單打獨鬥。」
得獎,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台灣機器人教育方興未艾,各式相關競賽,成為學子們展現自我的舞台;不過,當得獎成為唯一目標時,購買現成「強力機種」參賽的怪象,便隨之而生,花時間學習機器人製作、程式設計,反而是最沒效率的做法,服膺「速成文化」,讓創客、自造精神,被徹底漠視。
台灣的填鴨式教育,長期為人所詬病,「老師說」像個緊箍咒,限制了孩童的無限創意。從事機器人教育 15 年、備受同業推崇的資深教師黃郁文認為,機器人教育的價值在於,鼓勵孩子「敢」主動思考,「敢」動手做,「能實踐想法,就有自信,這會影響他一生的。」
想要打造星際大戰電影中的 R2-D2 機器人沒那麼難!根據日媒《fabcross》報導,美國機器人教具公司 littleBits,於 9 月 1 日推出 R2-D2 教具,沒有專業知識、不用電路焊接,也能做出專屬於自己的 R2-D2 機器人,適合男女老少。售價為 1 萬 3 千 5 百日圓,約新台幣 3 千 8 百元。
人工智慧(AI)、機器人,是帶動科技發展的領頭羊產業,相關人才需求,持續成長;為因應未來趨勢,強化學生實作能力,華夏科技大學資管系,自本學期(2017 年 9 月起)開始,於五專部開設 1 學年的「數位生活應用」課程,培養學生「從零到有」做出機器人的能力。
台灣機器人教育方興未艾,不少學生熱衷參加各式競賽,但,這些選手卻不見得有能力「自己做出機器人」;ROBOSMART 機器人教室指導老師盧建邦直言,在台灣,機器人比賽已淪為另類升學考試,家長、學生只求得獎,寧買市售套裝機參賽,也不願花時間親手製作機器人,「這種『求速成』的教育觀,會害慘學生!」
最新「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顯示,在 72 個國家及經濟體中,台灣學生的數學、科學素養,名列第 4,表現優異,但,這樣的成績,似乎未能反映在實作能力與產業發展上;對此,從事科普教育逾 7 年的覓謎爾機器人教育中心執行長姚舒嚴認為,缺乏鼓勵「自己做」的文化,是關鍵因素。
12 年國教新課綱,預計於 108 學年度上路,然而,其中「科技領域」課程,卻有著師資人數、專業不足的隱憂,為解決上述問題,教育部鼓勵各級學校專任教師,藉由在職進修方式,培養科技專業,以便未來從事相關教學;這種作法,美其名為師資培育,實際上,卻是一種徒增業務負擔的變相剝削。
STEM 教育潮流風潮正盛,全世界不論政府、民間都開始大力推廣程式教育,認為下一代的孩子們必須要能掌握這項能力;然而,也有人對這樣的趨勢表示質疑,外媒《環球郵報》就指出,程式工程師僅佔勞動力 2 %,其餘人需要的不是程式語言技術,而是數位素養與熟練運用軟體的能力。
為鼓勵推行 STEM 教育,香港政府於 2017 年初宣布,將提供每所公營中學,超過港幣20萬元的額外津貼。對此,從事程式教育逾 7 年的「HELLO MAKER 教育團隊」創辦人周佳弘直言,在國際機器人競賽中,台灣表現優於香港,但香港明顯較重視科普教育,「反觀台灣,很多學校連專屬的程式課程老師都沒有。」
想學程式,卻不知從何學起?教育部將「程式設計」納入 12 年國教新課綱,許多老師卻不曉得,該如何教授相關課程。為解決上述問題,交通大學校友李嵩聲發起「紙飛機計畫」,與 20 餘名交大學生、校友,組成臨時團隊,翻譯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教授 Paul Curzon 的著作《不用電腦學程式》,並開放免費下載。
科技部積極推動人工智慧(AI)相關政策,南科也啟動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計畫,為了讓南部高中職學生,體驗機器人競賽與實作,南科從今日(8 月 18 日)起,一連 3 天,於南科 maker space 舉辦「南科FRC機器人種子團隊及教師培訓營」,強化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領域的應用學習。
《智慧機器人網》金華實驗教室體驗課,今天(16號)邁入第二天。暑假過後將升上國一的高泓翊,在上完 90 分鐘的「AI 機器人」體驗課程後表示,自己組裝機器人、寫程式,很有趣,覺得很開心。
《智慧機器人網》金華實驗教室體驗課,今天(8 月 15 日)正式登場!即將升上小學四年級的許力文,上完 90 分鐘的「兒童 EV3 程式課」後,開心地表示,「好玩!用電腦寫程式滿酷的!」
7 月 16 日,由高中學生組成的台灣代表隊,在澳洲「2017 年機器人亞太邀請賽」中奪冠;隔天,另一支參加美國「全球機器人大賽」的台灣隊伍,於開幕式高舉國旗進場,讓青天白日飄揚華府;令人感嘆的是,在此同時,藍綠兩黨為「前瞻計畫」大打出手的醜態,被 BBC 評為「家醜」、「民主危機」,成了國際笑話。
還記得小學一年級所受的教育嗎?大概不外乎是簡易的語文、數學及自然科學等課程。然而,就讀復興國小的翁睿鴻小弟弟,卻早已在一年級時,開始接觸程式設計與機器人。翁睿鴻的媽媽張馨尹說,「其實,孩子有興趣,學習速度又快,小一就學習程式教育並不會太早,因為這是未來趨勢。」
來自台東的林媽媽與林小弟,在當地苦尋不著合適的機器人教室,偏鄉缺乏教育師資的問題讓他們除了等待別無他法,眼見孩子學習的寶貴時間一滴滴流逝,最後林媽媽毅然決然帶著林小弟,每週跨越200公里阻礙,到台北的機器人教室上課。
台灣的填鴨式教育備受詬病,死背、硬記、應付考試,讓學習成了苦差事。曾任國中數學老師、從事機器人教育近 2 年的汪育緯認為,機器人教育重視實做,看似枯燥的機械原理、機構學、電機學,都可化為實際作品,「台灣學生被教科書限制住了,但學習機器人,他們覺得,這些東西(理論)比想像中好玩。」
機器人、人工智慧(AI),將為人類生活帶來顛覆式改變,有鑑於此,政府已將「程式設計」,納入 12 年國教新課綱,盼透過教育,提升國民科學素養。為了讓更多孩子獲得培養未來競爭力的機會,自 2017 年 8 月中旬起,無限睿智機器人中心,將推出兩種機器人體驗課程,讓您的孩子在科技浪潮中,搶得先機。
機器人、人工智慧(AI)是帶動科技發展的領頭羊產業,將大幅改變人們對工作、生活的想像,為因應這股趨勢,世界各國無不積極推廣科普教育,培養國民「應對未來」的能力。對此,睿揚創新科技總經理張乾益認為,台灣不能自外於全球趨勢,應讓機器人教育向下延伸,「小學就要開始」。
多年以來,從蘋果的 Apple IIe 電腦到線上教育,教育領域已經出現了很多次數位化的“大事件”。最新的大事則是人工智慧教育技術( AIed ),而它最終的影響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但對於像教育這樣重要的事情,現在是時候開始討論,由人工智慧撬動的個性化學習系統所帶來的好處和挑戰,要知道它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進入教室。
「未來世界一定是往這個方向走!」談到機器人、人工智慧(AI)發展,在知名藥廠擔任高階主管的林瑟宜相當篤定地表示,機器人、AI 等科技,絕對是未來趨勢,她的兒子翁翊鈞從國小二年級起,就開始接受程式教育,培養競爭力。
夏威夷莫納魯瓦中學的老師羅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自 2011 年起,開始教授機器人課程,讓學生自行設計、組裝機器人,並將之應用於改善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上;例如,替腦麻患者設計機械手臂,或是設計讓截肢者也能彈奏樂器的機器人。
你曾經想過嗎?未來人類的生活會因為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有大幅度的改變,為了因應這些改變,許多歐美教育工作者,開始將機器人的知識和技術,納入 STEM 的教育課程中,並且逐漸提高它的重要性,甚至視為整個課程的核心內容。
據知情人士透露,軟銀集團正與一家中國 DIY 機器人製造商 Makeblock 進行談判。到今年年底之前, Makeblock 計畫在 C 輪融資中募集約 6000 萬美元,目標是將資產估值提高一倍,達到 4 億美元。這些數字只是初步設定的,可能因談判而有所不同。
在美國教育界最夯的關鍵詞叫做 STEM ,這股浪潮蔓延至全球, STEM 教育如今已成為一股無法抵擋的學習趨勢!傑出教育家和 STEM教育課程設計師湯姆懷特( Tom White )先生專門推廣 STEM 教育,他獨創的學習系統共分成中學與高中兩個階段,創新 STEM教育計劃已成為國高中生學習的秘密武器。
「如果連小 7 店員,都變成機器人,你要做什麼?」科技改變了我們對工作的想像,以往必須倚賴大量人力的製造業、服務業,正逐步朝自動化發展,技能有限的求職者,勢必面臨工作機會大幅減少的窘境。對此,「夢想機器人教室」指導老師董克讓認為,想讓自己獲得更多求職選擇,程式素養是必備條件。
「聽一些媽媽說,小孩都三年級了,還沒學過程式,她們有點緊張。」談到 12 年國教新課綱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程一事,五年級學生 Cliff 的媽媽表示,和其他家長互動時,已可感受到大家對程式教育的重視,「這是未來趨勢」。
教育用機器人可說是培養孩子對STEM領域(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ematics)興趣的最好橋樑,然而市面上教育用機器人百百種,該從哪裡入門了解都令人感到頭大,不過別擔心,以下將為你介紹5家國外網站推薦的教育用機器人廠商!
炎炎暑假,大部分孩子都在瘋電玩,卻有這麼一群孩子拋下家中的電腦,自動自發來到學校上課;他們全神貫注,連手機、平板都不多碰,究竟是什麼,讓他們這麼投入,忘我地沉浸在學習中?在台灣或許鮮少人知,然而在國外,榮獲多項大獎的「慧魚工程積木」,可是孩子寓教於樂的最佳玩伴。
慧魚工程積木的起源,其實是為了避免實際開發出的模具與設計圖有誤差,企業進行自動化倉儲、港口吊櫃設備、汽車生產線等工程開發前,會先委託慧魚公司設計塑膠模型進行評估。
日本軟銀C&S公司與STEM教育品牌Makeblock合作,攜手推出擁有六塊磁力模組,可任意組合變形、編寫控制程式,水陸空三棲無人機Airblock,預計2017年7月14日在日本開賣,售價2萬2千日圓,折合新台幣6千有找。
德國工業舉世聞名,重視實做能力的德國人,自幼便開始培養國民的科學素養,而「慧魚工程積木」(Fischertechnik),正是德國科學教育界,最受歡迎的教具;《智慧機器人網》將自2017年7月10日中午12點起,開賣5款「慧魚工程積木」,結合德國智慧,為台灣培育更多優秀科學人才。
Dash Robotics公司創辦人Nick Kohut,擁有柏克萊大學博士學位,是個典型的高材生,不過,鮮為人知的是,他在創辦Dash Robotics之前,曾獲得前往史丹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的機會,談到為何放棄博士後研究,走上創立Dash Robotics一途,Nick Kohut說,「因為我希望看見孩子們組裝機器人的笑容」。
看好人工智慧(AI)、機器人前景,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扶植自主產業鏈,盼創造新一波經濟成長動能。對此,全佑電腦經理、創客練工場負責人廖翊強認為,台灣應藉由機器人教育,培養更多「發明者」;否則,就算台灣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從未缺席,「可能也只是個打工仔的角色」。
在中國,學生們該學習哪些技能才比較容易找到好工作?《Forbes》指出,如今答案漸漸指向了STEM教育;為提昇孩子們在競爭激烈的就職市場中的競爭力,部份學校開始想把考試至上的型態,轉變成以解決實務問題、專題式學習為主的STEM教育。
機器人領域居中國發展重心,除以製作機器人軟硬體為主的開發商外,也有一種利用媒體力量的新興行業崛起;打造出工業機器人領域最齊全的線上資料庫兼商場的「機器人在線」,即是其中佼佼者,日媒《NEWSWITCH》對執行長俞俊承進行訪談,希望能從他口中了解中國機器人業界今後的發展。
14歲,正是埋頭苦讀的時候;然而,靠著網路自學,已可以自行設計和組裝無人機,於今年暑假還將成為最年輕的無人機講師的國2學生周嚴峻說,現在的教育體制正逐漸慢慢的抹殺學生夢想,過往那些考「100分」的開心,其實只是虛偽的開心。
12年國教新課綱將「程式設計」納入國、高中課程,對此,「夢想機器人教室」指導老師董克讓表示,樂見其成,不過,既有師資能教的程式,「是業界在用的嗎?」若產學落差太大,人才培育效果,便十分有限。
台灣的填鴨式教育,長期為人所詬病,考試主導教學,剝奪了學生發揮創意的能力。「夢想機器人教室」指導老師董克讓直言,「台灣小朋友太習慣要標準答案」,這是一種被動(因應考試)學習;但學機器人,可讓孩子從設計、組裝機器人的過程中,嘗試發現、解決問題,「這就是主動學習」。
日前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說指出,「台灣沒有機會發展AI產業」,對此,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林之晨認為,比起美國和中國,台灣確實是處於落後的,尤其是人才這一塊,但這也正是迎頭趕上的機會。
想為台灣機器人產業培育更多人才,競賽是最佳途徑。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教授杜國洋今(5月21日)表示,有別於實驗室環境,機器人競賽不僅需要專業技能,還要懂得臨場應變,對於累積技術實力,非常有幫助,是促進產學合作的最佳橋樑。
12年國教新課綱將「程式設計」納入國、高中課程。對此,台灣機器人學會理事長蔡清池今(5月21日)表示,讓學生早一點建立程式觀念,絕對是好事;不過,既然是政策,就要讓所有學生都受惠,政府應思考,如何解決偏鄉學校硬體設備不足的問題,「程式教育不能只是老師寫寫黑板,結果電腦只有1台。」
12年國教科技領域課綱草案,將「程式設計」納入國、高中課程。對此,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研究員黃仲宏表示,此舉有利於科技人才培育及機器人產業發展。然而,欲達成此一目標,首要之務便是解決師資缺乏與城鄉差距的困境。
總預算8,8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項目)誓言要為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前瞻應用,奠定良好基礎,其中「人才建設」部分,共編列185.3億元預算;令人好奇的是,在12年國教新課綱「科技領域」師資還沒到位的情況下,砸185.3億元,真能為台灣培育出一流的機器人、AI人才?
ROBOSMART機器人教室指導老師盧建邦日前表示,台灣機器人教育,還停留在樂高的層次,想和他國競爭,恐連日本高中生都打不過;一番話引發熱烈回響,有網友認為,資源不足,是台灣最大的問題,上班族普遍低薪,「光繳小孩學費就快吐血,哪來的錢讓他們玩這個(機器人)。」
美國自2010年起,於每年4月第2個禮拜,舉辦「國家機器人週」,透過系列活動,推廣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促進大眾對科技產業的認識。對此,ROBOSMART機器人教室老師盧建邦認為,台灣機器人業者交流機會並不多,可考慮辦理像「機器人週」這樣的活動,以明確主題吸引業者,促進交流。
美國自2010年起,於每年4月第2個禮拜,舉辦「國家機器人週」,透過系列活動,推廣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促進大眾對科技產業的認識。對此,投身科普教育超過20年的柯達科技執行長宋德震認為,這類做法值得台灣參考,但,「不是美國喊STEM、機器人週,我們就跟,要有自己的資訊教育。」
12年國教新課綱將延至108學年上路,對於外界「科技領域師資不足」的質疑,教育部日前透過新聞稿回應,稱「師資數量充足」。不過,科普教育業者認為,師資數量充足,不代表專業能力夠好,且政策目標也不明確。
機器人賽事開打!中國大陸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 2017機甲大師賽已在北京和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同時開賽。自5月14日到21日,來自全國高校的98支參賽隊伍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座城市展開工程技術與戰略智慧的對抗,24支獲勝隊伍將直接晉級全國賽。
當日本已有能力製造出Kuratas這類身高近4公尺的格鬥機器人時,台灣卻連科普教育都還有待加強。ROBOSMART機器人教室指導老師盧建邦直言,「台灣機器人教育,還停留在樂高的層次,想和其他國家競爭,我們可能連日本高中生都打不過。」
光復南路上,一棟看似普通住宅的高樓層公寓,穿過樓梯間,來到2樓,出現的是另一片光景;一群從小學到高中不等的學生,有人編寫程式,有人負責組裝、測試,儼然是間科學實驗室,各司其職的分工,為的是同一個目標: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機器人。
日本推廣STEM教育不遺餘力,2016年更宣佈,要在2020年將電腦程式設計納入小學必修課程,希望能培養學生足夠的理工知識與能力;不過在這之前,岡山縣綜合教育中心導入15台聊天機器人「ROBOHON」,計畫為縣內的公立學校提供租賃服務,讓ROBOHON陪伴孩子們學習寫程式。
男性在STEM領域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無論是外在的觀感,或內在的壓力,女性往往處於弱勢,儘管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表現並無較男性差。為協助女性在STEM領域的發展,日本汽車大廠豐田資助15萬美元給「Tech Trek」,這是一個為即將升到8年級的女孩們舉辦,為期一週的STEM課程夏令營。
台灣IBM今(4月28日)宣布,與淡江大學合作,透過IBM Watson技術、專家指導等資源,協助淡大「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中心」研究團隊,打造智慧機器人。淡大校長張家宜表示,歐美國家早已將程式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淡江和IBM合作,就是為了培育相關領域人才,「未來是程式設計的時代!」
工業4.0趨勢下,工業機器人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方面,隨之出現的應用人才緊缺日趨明顯;另一方面,不管機器人能否取代人工,未來只有優秀的人才,才能跟上機器人時代的發展步伐,未雨綢繆,藍領階層接受機器人教育的需求日益攀升。機器人成為呼聲很高的創新教育平臺,機器人教育已風靡全國。
有「台灣機器人教父」之稱的台大電機系終身特聘教授羅仁權今(4月25日)表示,機器人產業發展,關乎國家競爭力,「要把它當作憲法一樣」;而將「程式設計」納入「107課綱」的作法,有助及早培育科技人才,「絕對重要!」
主題為「直面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未來」的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於2017年3月23日—3月26日在海南博鼇召開,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在「未來的教育」分論壇上表示,我們教育就是要考慮未來。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前瞻性,所以,未來的發展是什麼一個社會,什麼一個變化呢?我們要早一點去計畫,早一點培養人。所以一句話,機器人的發展融入到教育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是取代,起碼暫時不能完全取代,但是會很好的互補。
第10屆「RBL機器人格鬥賽」冠軍出爐!得主是正修科技大學大三學生葛士冬,他在受訪時表示,台灣選手參加機器人格鬥賽,得不到政府補助,必須自掏腰包;若想見識其他國家的實力,建議去日本、南韓看看,「日本至少領先我們20年」。
全台規模最大的「鋼鐵擂台」、第10屆「RBL機器人格鬥賽」今(3月25日)正式登場,共有51隊、上百名選手出賽,其中年紀最輕的,是來自屏東縣和平國小的三年級學生董茗穎、陳梓瑄,皆為9歲。
STEM教育風潮正盛,科技大廠SONY也成立Sony Global Education,並在2017年2月推出教育用積木Koov,孩子可自由發揮創意,將Koov組裝成造型各異的機器人,再透過編寫程式控制,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Koov基本版售價3萬6,880日圓(約1萬新台幣),豪華版4萬9,880日圓(約1萬3,500新台幣)。
看好機器人產業前景,美和科技大學自2017年2月起,協助代理中國「工匠社」(GJS)研發的機器人Ganker,並於校內舉辦Ganker格鬥賽。美和科大學務長吳勝傑今(3月13日)表示,希望透過機器人與STEM教育,培養學生實務能力,推動產學合作,進而帶動產業升級。
看好台灣STEM教育(STE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ematics)市場,中國優必選科技公司今(3月10日)宣布,與台灣遠寬、遠傳兩家電信業者合作,在台銷售曾登上春晚表演的「Alpha1 Pro」,以及「Jimu Robot」兩款教育型機器人。
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日前表示,在智慧機械這股「東風」加持下,2017年,台灣機械業篤定成為兆元產業。然而,令人憂心的是,雖然智慧機械前景看俏,但人才培育速度,能否跟上產業發展腳步?
南韓「未來科技公司」(Korea Future Technology)研發出高4公尺、重1.5噸的巨型機器人METHOD-1,科技實力令人驚豔。對此,長期研究南韓產業經濟的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資深研究員陳志強直言,台灣產業政策「賞味期」頂多1年,缺乏延續性,導致機器人產業落後南韓10年以上,相當可惜。
12年國教科技領域課綱草案,將「程式設計」納入國、高中課程,引發外界關注。對此,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分析師黃仲宏表示,此舉有利科技人才培育、向下紮根,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絕對有幫助」。
哈佛懷斯研究所(Harvard’s Wyss Institute)負責人Zivthan Dubrovsky表示,「在數位時代,71%的新工作與編寫程式有關,但目前的教育,卻未從小開始培養程式語言能力。」因此,Dubrovsky及其領導的Scansorial團隊推出「紮根機器人」(Root Robot),讓4至99歲的使用者,都能透過平板電腦,學寫程式。
當全世界政府都在為未來的經濟找方向時,德國提出的工業 4.0 概念猶如未來的一盞明燈,於是各國政府各自發明出各種不同的口號來高喊國家的未來,「智慧機械創新」這個怪名詞是蔡英文政府對於工業 4.0 所發明出的口號與方向,並於 2 月 7 日由經濟部與台中市政府共同成立「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總統蔡英文在致詞時表示,辦公室的成立代表著台灣走入工業 4.0,期許在這基礎之下,打造更全面的機械人才養成網絡,建立在地人才,同時加速產業研發創新的腳步,讓台灣能夠有更好的競爭力來面對國際變動下的挑戰。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為了培養更多網路人才,強化國民資訊能力,以色列有兩所幼稚園,會教導孩童電腦技能及機器人相關知識,部分小學生在四年級時,就會接觸電腦程式語言,到了高中階段,甚至可學習對抗駭客的技術。
台灣生育率直直落,未來勢必面臨勞動人口不足的窘境。經濟部工業局代局長呂正華認為,國內少子化情形嚴重,產業已出現缺工問題,但這些人力缺口,可用機器人補強,「智慧機械反而有發展機會」。
為鼓勵推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香港特首梁振英於2017年初宣布,將提供每所公營中學,一筆超過港幣20萬元(約新台幣80萬元)的額外津貼。
「工業4.0」時代來臨,台灣卻面臨人才不足的隱憂。投身科普教育20年、人稱「機器人教父」的柯達科技執行長宋德震認為,台灣太愛談雲端、大數據,缺忽略了工廠作業等「底層」議題,加上年輕人不喜歡學工程,「未來會很缺工程人才」。
教室裡,低年級學生正在組裝智高積木,盡情發揮創意,高年級學生,則試著編寫程式,控制mBot機器人的行進路線;這個場景,不在台北的貴族學校,而是資源相對匱乏的屏東縣和平國小。
登入
建立帳號
驗證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