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關閉了 JavaScript 功能 必須在您的瀏覽器裡啟用JavaScript程式,才能使用這個網站上的功能
微軟和優步等公司使用 Knightscope K5 機器人巡邏停車場和大型戶外區域來預測和預防犯罪。機器人可以讀取車牌,報告可疑活動並收集數據以向其所有者報告。這些人工智能驅動的機器人只是「自主事物」的一個例子,它是 2019 年 Gartner 7 大戰略技術之一,有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帶來重大中斷並帶來機遇。
俗話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國父孫中山革命了 11 次才成功,而近期有個小傢伙更有毅力,因為它失敗了逾 20 次。據了解,有艘來自挪威的太陽能無人帆船,花費了 2 個半月時間,完成 2,900 公里橫越大西洋的世界壯舉。
西方各國在無人水面艦艇集群技術以及戰術方面的探索由來已久,並且成績斐然,然而,近日在中國南海萬山群島海域開展的一場大規模的水面無人艇「多艇協同」技術測試卻震撼了世界,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不必人們操心,擁有自動駕駛功能的無人車固然很方便,但在如威尼斯之類的水都,卻未必幫得上忙;為此,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研發出 3D 列印無人船,期望讓這些小傢伙們從水上協助運輸,拓展不一樣的交通形式。
為推動我國無人載具科技研發及產業發展,行政院院會今(17)日通過經濟部擬具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後續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由立法委員許毓仁提出的《無人載具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草案》預計4月20日將經由立法院院會進行一讀程序,未來有望透過此法規範建構一個實驗沙盒,讓無人載具業者能夠在特定場域進行無人載具測試的實驗。
在無人機成為各國軍方研發目標之際,無人船也是許多企業、國家的重點項目;經過長時間研發與一系列測試,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近期將一艘名為「海洋獵人」(Sea Hunter)的反潛無人船艦(ACTUV),正式移交給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可望年內服役。
運河界特斯拉!荷蘭運輸公司 Port-Liner 與電力公司 Werkina 共同研發了世界首艘電動貨船,並將於 2018 年夏季啟航,主要在比利時、荷蘭之間的運河進行貨物運輸。此一舉動,將可取代 2 萬 3 千台卡車,能夠大幅降低歐洲二氧化碳排放量。
當全世界如火如荼發展無人車時,荷蘭研究機構 AMS Institute 選擇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能載客運貨、檢測水質,甚至合體搭成橋樑的無人船「Roboat」。
勞斯萊斯不只要在汽車業稱霸龍頭,現在已經將觸角跨足至自主航運領域,公司展示了一艘長達 60 公尺船艦、能航行 3,500 海哩,配有電力推進系統,該船能連續航行 100 天,並達到超過 25 節的速度,該船將執行包括巡邏、監視、探雷和船隊檢查在內的任務。
登入
建立帳號
驗證帳戶